台大教授批學測作文題目「鯨魚聽不到52赫茲」不實訊息:拉低科學素養

今日頭條網︱HEADNEWS

今年的(114年)大學學測國文作文題目「關於52赫茲,我想說的是……」引起廣泛討論,並掀起對科學準確性的質疑。針對「52赫茲鯨魚」的相關描述,台灣大學獸醫系教授楊瑋誠透過其創辦的粉專「CIB 鯨豚調查局」發文,對於「鯨魚聽不到52赫茲」的說法進行闢謠,並指出此類言論散播不實訊息,會對國人科學素養造成負面影響。

<台大教授批學測作文題目「鯨魚聽不到52赫茲」不實訊息:拉低科學素養/示意圖>

今日頭條網︱HEADNEWS

楊瑋誠教授在「CIB 鯨豚調查局」的臉書專頁中強調,「52赫茲鯨魚」的傳聞並不完全準確,並對學測考題中將聲音頻率與鯨魚溝通能力的關聯進行質疑。他指出,鯨魚的聽力範圍通常涵蓋低頻與中頻聲音。例如藍鯨的發聲範圍主要集中在10-40赫茲,但這並不意味著牠們無法聽到52赫茲的聲音。此外,其他鯨魚,如鬚鯨的聽力範圍則可能涵蓋從10赫茲到幾千赫茲的聲音,這顯示出不同物種在聽力範圍上的差異。

今日頭條網︱HEADNEWS

針對學測作文題目中的假設,「52赫茲鯨魚是否孤獨無援」,楊教授認為,這種說法過於情感化,並不符合科學現實。他解釋道,即使鯨魚的發聲頻率有所不同,這並不代表它們無法相互理解。實際上,鯨魚可能會利用聲音的其他特徵,例如節奏或聲壓,來解讀彼此的訊息。因此,「完全孤獨」的情境是過度詮釋。

今日頭條網︱HEADNEWS

另外,針對「52赫茲鯨魚的故事是否可能」的問題,「CIB 鯨豚調查局」指出,推測其他同類鬚鯨可能聽到了這個頻率,但因為不熟悉其聲音模式,可能無法理解或回應。這樣的情況並不意味著鯨魚完全無法互動。溝通的過程中,頻率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許多其他細節需要考量。

今日頭條網︱HEADNEWS

此篇文章一經發表,迅速引發網友熱議。許多網友表示,雖然文學與科學有時存在衝突,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過度簡化科學事實的情況會削弱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有些網友甚至幽默地評論道,「科學必須實事求是,文學如果懂太多反而不夠浪漫」。

今日頭條網︱HEADNEWS

此次事件凸顯了學術嚴謹性在學測題目設計中的重要性。如何在維持文學創作的浪漫性與科學知識的準確性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未來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今日頭條網︱HEADNEWS